學習使用好國家通用語言文字
中國民族報評論員
語言是人與人溝通的重要工具,文字是人類文明傳承的重要載體。當我們身處一個新的環(huán)境需要結交朋友時,最直接的辦法是通過語言溝通;當我們想記錄思想觀念乃至喜怒哀樂情感時,最重要的方式則是通過文字表達。
我國是一個歷史悠久的統一多民族國家,中華文明數千年從未中斷的歷史發(fā)展給我們的寶貴經驗之一,就是一定要學習使用好國家通用語言文字。當前,各族中華兒女正走在共同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康莊大道上,堅持不懈地學習使用好國家通用語言文字,具有十分重大的意義。
學習使用好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是個人成長進步的客觀需要。隨著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持續(xù)深入推進,對勞動者文化素質的要求越來越高。勞動者如果掌握好國家通用語言文字作為交流工具,必將增加更多就業(yè)機會,也有利于更好地實現個人價值?!案母锵蠕h”庫爾班·尼亞孜深感家鄉(xiāng)的維吾爾族鄉(xiāng)親不懂國家通用語言而外出務工困難,在新疆烏什縣創(chuàng)辦了國家通用語言學校,培養(yǎng)一批批掌握國家通用語言文字的學生,考上了滿意的大學,實現了人生的夢想。如今,烏什縣內外的很多家長都想把自己的孩子送進庫爾班·尼亞孜辦的學校。這充分說明,學習使用好作為基本交流工具和科學文化知識重要載體的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有利于各族同胞在中華民族這個大家庭中更順暢地溝通與交流,為更多人贏得更精彩的人生舞臺;有利于各族群眾在更廣闊的生產生活領域中成長成才,更好地融入現代社會,享受現代化建設成果。
學習使用好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是民族地區(qū)繁榮發(fā)展的重要推動力。對民族地區(qū)來說,推廣普及國家通用語言文字能更快融入全國統一大市場,密切區(qū)域聯系、促進社會交往,從而有助于加速脫貧攻堅、全面小康的進程。
近年來,國家大力開展推普脫貧攻堅行動計劃,從貴州的“雙培行動”到四川涼山的“一村一幼”計劃,民族地區(qū)把推廣普及國家通用語言文字的覆蓋面從青壯年逐漸向學齡前兒童、留守婦女老人等群體鋪開。很多邊遠地區(qū)的少數民族同胞在學習使用國家通用語言文字后,提高了勞動技能,獲得了現代知識和信息,開拓了視野,轉變了觀念,增強了內生發(fā)展動力,很多民族由此實現了整族脫貧,歷史上第一次整體擺脫貧困。
學習使用好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是實現中華民族大團結、走向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迫切需求。文化是一個民族的魂魄,文化認同是民族團結的根脈。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是中華文化的結晶,其形成和發(fā)展的歷史過程中,中華各民族都做出了貢獻,是中華各民族共同的文化財富,也是中華各民族文化溝通交流的基礎。作為文化的載體,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是文化認同的重要紐帶之一。學習使用好國家通用語言文字,就能更好地夯實文化認同,培植、壯大民族團結之根、民族和睦之魂,構筑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園,不斷增強各族群眾對偉大祖國、中華民族、中國共產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認同,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實現共同團結奮斗、共同繁榮發(fā)展。
作為一個統一的多民族國家,我們要大力推廣普及國家通用語言文字,為各民族學習使用好國家通用語言文字創(chuàng)造良好的環(huán)境,提供必要的支持。作為國家公民,學習使用好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是憲法和法律規(guī)定的共同責任。我們要更加自覺地參與到傳承、使用、發(fā)展國家通用語言文字的歷史進程之中,為中華民族走向包容性更強、凝聚力更大的命運共同體作出應有貢獻。
[責任編輯:李佳益]